• 首页 首页
  • 本馆概况 本馆概况
    • 馆情概览
    • 结构布局
    • 机构设置
    • 服务宣言
    • 甲子掠影
    • 馆藏精品
    • 蒋元卿生平
    • 60周年馆庆
    • 使命愿景
    • 少儿馆
  • 馆情动态 馆情动态
    • 本馆公告
    • 新闻动态
    • 信息发布
    • 业界新闻
  •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 开馆时间
    • 馆内布局
    • 办证指南
    • 借阅须知
    • 温馨提示
    • 位置地图
    • 在线问答
    • 常见问题
    • 分馆列表
  • 馆藏数字 馆藏数字
    • 馆藏查询
    • 数字资源
  • 安庆大讲坛 安庆大讲坛
  •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
  • 图书推荐 图书推荐
  • 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视频播放失败,请联系站点管理员!

读者登录

百年历史   甲子辉煌

——安庆市图书馆60年发展掠影

 

       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城市中最光彩夺目的建筑不是那高高矗立的商业大厦,因为从装载着人类文化典籍的图书馆散发出的知识的光辉无可替代!      ——题记 

 

   沿着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掬一把岁月的浪花,凝眼于1950至2010这60载的光阴,我们看到了鲜花与汗水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搏弈中的安庆市图书馆。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不间断的艰苦奋斗,成就了如今的安庆市图书馆。今天,站在这60年发展轮回的起点,让我们共同追忆她一步步的成长之旅。

 

 

   源头追溯(1913~1949)

 

 

   若说起安庆市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就不仅仅是1950年至今的60个年头。撇开早期诸多的旧式藏书楼不提,在安庆还是安徽省会所在地之时,就已经有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了。1913年2月,安徽省立图书馆在安庆成立,正式拉开了安庆市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帷幕。至1949年图书馆奉国民党命令疏散时,36年的发展光阴,历经十数位馆长。中间虽偶因战火转移、闭馆,但是,三十多年的工作积累,奠定了安庆市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基础。

 

   1930年2月,陈东原接任馆长后,大力整治馆务,修建馆舍,增加设备,编印书目,出版《学风》杂志,征集文献古物,推行辅导研究,并先后成立巡回书库和临江分馆。馆内设有普通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在这前后,前来图书馆阅读图书报刊的民众,平均每天在千人(次)左右。至1935年,五年半的时间,省立图书馆“已由旧式藏书楼,臻于海内新式图书馆之林”。藏书多达10万余册。真正担负起了“启迪民智,促进大众教育”的社会责任。1938年安庆沦陷前,图书馆迁至立煌,后日军侵入,图书化为灰烬。1944年再度在安庆恢复成立,蒋元卿为馆长。1945年至1948年经几度辗转播迁,1948年底迁回安庆。

 

 

   春风萌动(1950~1977)

 

 

   1949年4月23日,随着渡江战役的节节胜利,古城安庆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坚韧顽强的古城人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新社会的建设当中。1950年3月10日,在接受安徽省立图书馆和通志馆部分藏书的基础上,皖北安庆图书馆正式成立。隶属于皖北安庆行署文教科,由文教科科长朱启宇兼馆长,蒋元卿先生任副馆长,主持馆内业务,各项工作渐渐步入正轨。

 

   图书馆初期设“日报”和“普通图书、杂志”2个阅览室、1个借书处为市民提供服务工作。1959年将图书和杂志分为两个阅览室,共有90个阅览座位。1973年开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外借处,全年办理借书证4500份。除了不断简化外借手续,增开服务窗口,完善阵地服务外,自1951年开始,图书馆还不断在各基层单位开设图书流通站,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刚刚脱离旧社会的受尽时代磨难的人民送上知识的给养,以丰富他们的心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仅就1950年至1959年,馆借图书总计就达119379册次。而1951至1955年短短四年的时间,图书馆在全市所建的图书流动站就多达123 个。

 

   建馆之初,馆藏图书主要为安徽省立图书馆和通志馆接收部分古旧书籍及报纸杂志大约在5万册左右。1953年安徽省图书馆在合肥筹建,从我馆抽调走图书35900余册。1951年和1954年,枞阳李相朴和安庆胡子穆代表的胡玉美家族,向图书馆捐献藏书共17000余册。文革期间,接受复旦大学徐太素教授和其它社会人士捐赠。同期,古旧书店也有部分古旧书刊移送至馆。多方社会力量的汇聚,加上本馆自身累年的购置,至1976年底,市图书馆藏书共16万余册。

 

 

   长足发展(1978~2010)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庆市图书馆也迎来了她发展的黄金时期。1978年元旦,耗时四年兴建的市图书馆新馆舍大楼正式落成。维修、改造旧馆舍,添置新设备,创办安庆市图书馆学会,编印各种图书目录,各项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安庆市图书馆的发展远远走在了同级图书馆的前列,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1985年,安庆市图书馆在菱湖南路兴建新馆, 1993年正式投入使用。新旧馆的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文献总藏量近30万册(件),其中以8.5万余册的线装古籍和地方史料为主要特色。在2007~2009年的三次申报中,先后有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令人振奋。有4321册善本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安徽省善本书目》。珍藏有桐城派名家手稿、方志、家谱、地契和历代名家字画。还藏有影印版《四库全书》等多部大型丛书。中文普通图书15万册,民国书刊5千余册,报刊合订本5万余册,以及万方、龙源、博看等数字资源。设有开架借阅、综合外借、期刊阅览、古籍、地方文献、电子文献阅览、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盲人有声读物阅览、老年阅览室、少儿分馆、多媒体报告厅、书画陈列室等读者服务部门,阅览坐席390多个。2000年启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2003年开通网站,2004年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为广大读者提供着海量的文化信息。截止2010年10月在社区、乡村等设立基层图书室28个。

 

   1998年,安庆市图书馆通过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三级图书馆,2005年评估晋级为二级图书馆。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每一个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安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怀下,安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已经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并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近期正在上报纳入省市“十二五”重大文化建设项目。

 

 

   云帆高悬,沧海在望!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坚信安庆市图书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灿烂,知识殿堂的光辉定将照耀的更远!

  • 1921年,安徽省政府将原省长公署,改建为安徽省立图书馆。

  • 谢超元珍藏书画陈列室

  • 馆员合影

  • 安庆大讲坛

  • 图书外借

  • 期刊报纸阅览

  • 少儿阅览

网站链接

  国家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扬州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中国古籍保护网   中国图书馆网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 
合肥市图书馆  铜陵市图书馆  桐城市图书馆  太湖县图书馆  宿松县图书馆  怀宁县图书馆   潜山县图书馆   岳西县图书馆  望江县图书馆 
  
文化和旅游部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  安庆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安庆市人民政府  安庆市文明网 

Copyright (C) 2010~2018 安庆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  皖ICP备09019716号-1  皖公安部网站备案 34080202000383号 版权所有

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浏览

地址:安庆市菱湖南路163号  邮编:246003  联系电话:0556-8759050 0556-8759051  网址:http://www.aqlib.cn  

 E-mail:aqlib@163.com  网站维护:本馆信息网络部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
 本网站由阿里云提供云计算及安全服务
本网站支持 IPv6